(English version for the Q&A of Forbole and Desmos ) 闊別三年多後,Forbole 在 2023 年再次到訪台灣,這次更帶著 Desmos,向台灣鏈圈及幣圈的社群、創投及機構介紹了 Forbole 及 Desmos,大家反應熱烈,有很多提問,當時不夠時間回答的,將在這文章中詳細解答。
相關文章:
有關 Forbole
Forbole 的服務或商品可以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呢? Forbole 作為一個團隊,有數個服務或產品,用於解決以下問題: Forbole 質押服務 (Forbole Staking)。大部份區塊鏈,包括向 PoS 過渡的以太坊,都需要驗證人來營運其網絡,token 持有人通過質押的方式,委托有實力有聲譽的驗證人去營運區塊鏈網絡,並從中獲得質押挖礦的收益。Forbole 是最早期提供質押服務的公司之一,可算是這行業的開拓者,在業內有良好往績,現在為超過 60 條區塊鏈 作驗證人,穩定地協助委托人獲得挖礦收益。Big Dipper 。Big Dipper 是一整套與開發區塊鏈瀏覽器 (block explorer) 相關的開源軟件,現在最成熟支援的是 Cosmos 生態的區塊鏈,亦有支援 Flow,Solana,MultiverseX (前稱 Elrond),Celo 等不同的生態,開發者只要用 Big Dipper 的原始碼,就能輕鬆地上線適合自己的區塊鏈的區塊鏈瀏覽器,以知悉區塊鏈上的交易、節點及其他狀況,這對區塊鏈的開發及上線非常重要。Big Dipper 及其相關的原始碼,已在 GitHub 上被分叉超過 400 次,可見它提供優秀的開發者體驗。Desmos 。Desmos 是一個 web3 社交倡議。Desmos Network 是一條 L1 區塊鏈,是原生地為開發 web3 社交應用而設,有自己的獨立主權、鏈上治理及通證經濟;Desmos Core 是開發者工具,目前已有八個相應模組,讓開發者能輕鬆地構建自己心目中的 web3 社交應用,模組例子包括「檔案 (Profiles) 」是一個跨鏈的去中心化身份,「Subspace」則是個別社交應用的專屬空間,能各自定義自己的規則。有看到 (你們) 投資不少區塊鏈項目,是否會做跨鏈和跨項目的整合服務項目?! 我們從第一天進入區塊鏈時,已是以跨鏈的哲學去思考。我們既投資其他項目,又在超過 60 條區塊鏈作驗證人;而 Big Dipper 先作為 Cosmos 生態的開源項目,曾涉足其他生態包括 Flow,Celo,Elrond 及 Solana;我們的投資組合亦包括了不少 NFT。Desmos 本身已具備跨鏈屬性,我們將會把以上在 web3 中的各種成果,整合至Desmos,這是我們在 2023 年的重點工作。身為節點服務商,如何判斷、挖掘有潛力的區塊鏈專案? 我們雖然作為節點服務商,但內心是抱持早期投資者的心態,我們以行內的豐富經驗及地位,為不同的區塊鏈專案提供節點服務,某程度上是以我們的營運成本作投資,所以我們會像早期投資者般看待不同的區塊鏈專案。現在專案數量繁多,我們會優先考慮由朋友介紹的專案,又因為我們在業內已建立良好的人脈,同業之間會互相交換資訊,這對我們作盡職審查很有幫助。 我 (Terence) 的捷徑是先看該專案的 Twitter 的粉絲,與我的 Twitter 圈子的重叠度,因為我知道我追蹤的賬戶的質量 (當中不少都是與我本人認識的),有不少專案或其團隊成員都是寂寂無聞,這已令我能篩選掉九成的專案。 (歡迎追蹤我 及 Forbole 的 Twitter,這樣你就能知道我們在關注甚麽的項目及團隊,或許能發掘有潛力的專案) 我們亦會研究他們的 GitHub 上的開發的活躍度及質素,這亦是我們的獨特優勢,因為我們的工程師團隊 (包括創辦人楊崑) 是全方位的 web3 技術團隊,由最底層的網絡協議至網絡安全、DevSecOps、到前端開發及用戶體驗設計,我們都擅長。請問怎麼看待一個鏈或一個項目是否能夠成功,或是值得投資、具有未來性的條件? 事實上,就算是比特幣至今都未成功打入公眾。我不太懂從投資角度考慮,因為我是勇於承受風險,亦有實力承受風險的創業者,我覺得未來有太多可能性,我會先看團隊而不是看專案內容,因為好的團隊,就算做了不好的專案,他們會檢討再來,變得更強。但如果團隊是差的,就算是好的專案,他們都駕馭不了,web3 及加密貨幣仍是在非常早期的階段,我們要投資的是人,而不是專案,好的人就能做出好的專案。成為節點質押商是否有任何風險嗎,或是遇到過最大的困難? 驗證人是一個專業的領域,除了要對底層協議、網絡安全及通證經濟等有深入的了解,亦要有財務實力來提昇網絡基建,目前坊間有不少驗證人是業餘性質,他們或許能參與幾個鏈,但未必能發展成規模級別,這會增加他們出錯或掉線的機會,令他們的委托人遭受損失。當然,我們是需要看到更多的驗證人參與,因為這才能令 web3 足夠去中心化,我們預計未來將會有百萬計的區塊鏈,以去中心化的方式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新的去中心化互聯網,想像一下每個網站都成為一個 DApp,規模大一些的網站就會成為一條鏈,這是很大規模的生態,能容納很多驗證人。 我們作為這領域的早期參與者,建立了良好的品牌,打造了優秀的團隊、系統及工作流程,至今運作穩健可靠。遇到過最大的困難,當然是 2022 年的熊市,幣價大幅下跌令我們用法幣計價的收入大跌,但我們奉行穩健的財務計劃,一向盡力壓縮經營開支,不故胡亂擴張,拒絕亂燒錢的創投模式,所以能安然面對,並力求在熊市中把握機會。未來會有跟 Solana 合作項目嗎? 暫時沒有需要作公佈的事,若有的話我們會第一時間公開,歡迎點擊此連結 以訂閱我們的電子訊息。會想移民來台灣嗎? 香港跟中國對於區塊鏈是不是相對比較不友善? 我個人是喜歡到台灣旅遊,但因為人生大部份時候都是工作,目前我還是認為香港是最適合我工作的地方,其商業及生活上的便利性,及簡單稅制,對我仍有莫大吸引力。從近期的發展來看,我認為香港政府是有決心大力推廣 web3,最近香港的財政司、金管局和證監會都先後發表有利 web3 產業的政策方向。我們不妨觀察將在四月份在香港舉行的 Web3 Festival 的成果,主辦方是在區塊鏈業內有名的萬向區塊鏈,Forbole 是該活動的 Gold Sponsor,將會有參展攤位及台上演講。如何看待 op stack?會對 cosmos 生態系造成影響嗎? 雖然 Forbole 獲得以太流動性質押技術項目專案 SSV 的資助,開發以太流動性質押的產品 (我們團隊正全速開發中), 但我亦要坦承,我個人並不熟悉以太坊及其 L2 生態,但我認為因為以太坊在幣圈中有壓倒性的市值 (我一向將比特幣從幣圈中獨立出來看),所以其他生態,包括 Cosmos,都會自然地成為以太坊的側鏈。若以普及性來說,項目是由人類推動,而人類最終都是想走向獨立自主,而不想被動地受其他項目的條件所制約,由此觀之,越來越多項目將會獨立成為自主的鏈。想問 LOGO 是海馬嗎?還是馬?有什麼含義嗎 馬!千里馬!有沒有需要募資呢? 應該這樣說,財政上我們「不需要」募資,因為我們有充足的儲備,亦持續產生營收,我們過去亦沒有拿過 VC 資金,Forbole 及 Desmos 的投資者都是個人,大部份是我們的 family & friends。但從長遠發展策略考慮,我們正積極尋找我們第一個機構投資者,希望這機構投資者能協助我們在未來的募資需求。 (如對我們有興趣,歡迎直接電郵我: [email protected] )未來有發幣的打算嗎? Desmos 已有原生治理幣 DSM,目前只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Osmosis 上交易。 我亦有另一個 idea,與 Forbole 及 Desmos 有關,但暫時不會公佈,歡迎關注我的 IG (中文) 及 Forbole Ventures 的 IG (英文) 以獲得我的最新資訊。有關 Desmos
什麼原因讓團隊決定要開始發開自己的生態系(產品)? 我與楊崑加起來起過 30 年在互聯網的創業經驗告訴我們,創業者要做大做強,就要做屬於自己的產品,這才是「scalable」及值得冒的風險。我們作為華人世界的草根階層,在這中心化的互聯網的多年親身經歷,令我們渴求按自己的方式給互聯網用戶帶來更自主、公平及多元的用戶體驗及價值,不再任由資本及科技的霸權壓迫。為什麼選擇 cosmos 不是其他鏈? 先假設這問題是問 Desmos。這是很多人的誤解,Desmos 並不是在 Cosmos 上的 DApp,Desmos Network 是一條 L1 鏈,它與 Cosmos Hub 同樣是以 Cosmos SDK 作基本開發,但 Desmos 有自己的驗證人,有自己的原生治理幣 DSM,有自己的開發工具 Desmos Core。Desmos 是可以獨立於 Cosmos 生態的。現在很多社交類型的應用出現,而 Desmos 選擇在 Cosmos上,會不會擔心吸引用戶數不足的問題?(雖然 Cosmos 有很多鐵粉,但與 EVM 相比,仍舊有一段差距) 如上述,我要再三強調 Desmos 並不是在 Cosmos 上,Desmos 完全可以獨立於 Cosmos 生態。只是我們在 Desmos 的發展初期,先憑藉我們在 Cosmos 中建立的人脈及信譽來助力 Desmos。 無論是 Cosmos 甚至是以太坊,我們認為 web3 現時只在起步階段,相比起普及化後全世界的開發者和用戶,現在的用戶仍然很少,所以我們的目標遠大,而不止於現有的鏈圈及幣圈中人。在目前的社群賽道上,Desmos 有什麼樣的優勢?以 Nostr 為例,大家都認為可能可以成為 Twitter 的競爭對手,但很實際的問題就是,要如何做管理,以杜絕垃圾資訊的狀況 作為 L1 的鏈,Desmos 將會以去中心化的治理機制去防止垃圾資訊,這亦是 DSM 的用途之一。另外,作為公開的去中心化賬本,Desmos 區塊鏈將會容納不同資訊,亦一定會有垃圾資訊,就像 Ethereum 上亦充斥垃圾的 ERC-20 幣及 NFT。所以問題關鍵是前端應用要如何選擇呈現 Desmos 上的甚麽資訊,我們有信心能協助前端應用作篩選過濾,因為 Desmos 是專門為 web3 社交而開發的 L1,我們毋須受制於其他 L1 的環境及條件制約。請問你們要如何把 Desmos 打入大眾呢? 我們要先打定義 Desmos 的初期受眾。目前最多人討論的 web3 社交,通常有幾個共通點:以矽谷風險資本推動、以歐美為主要市場、寄生在其他 L1 生態上運作、面向現有鏈圈及幣圈的用戶。我們覺得這樣的環境並不足以令 web3 社交取得真正的普及,所以 Desmos 確立了幾個方向: 一、針對 web2 開發者,Desmos 要將 web3 產品的開發者體驗與 web2 看齊。即 web2 的開發者毋須考慮太多與區塊鏈有關的技術層面,只需運用他們已有的 web2 開發經驗來在 Desmos 上作開發,我們希望這樣能助我們吸引廣大的 web2 開發者加入 Desmos 生態,這比現有的 web3 社群規模大很多。 二、針對 web2 用戶,由 2017 年 ICO 泡沬至 2021 年的 NFT 泡沬,他們的受眾數量仍然非常小,這某程度上與以太坊生態的艱澀用戶體驗有關,例如不少新手用戶因為 NFT 而被逼要接受用 MetaMask,但從來難以明暸 MetaMask 上的訊息是在說明甚麽。這行業已用了多年,仍未能令 crypto 及 web3 普及,我們希望將重點放在 web2 用戶體驗 - 即 web2 用戶在用 Desmos 的 web3 產品時,感覺與 web2 無異,為此,我們將「Optimistic UI」的概念融入至 Desmos,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Optimistic UI 的好處包括更流暢、更敏銳的使用體驗,以及與應用程式互動時等待時間減少、不確定性降低的感覺,這尤其對 web3 新手重要,例如,他難以接受點讚後要等幾秒,系統才回饋他的點讚已成功,在 Desmos 上這情況就不會發生。How do you make profit from Desmos and social protocols? 當我們能將 Desmos 打造為 web3 社交應用的首選區塊鏈,將能帶動對 Desmos 的治理幣 DSM 的需求,所有的 DSM 持有人就能從中盈利。另外,隨著更多的社交應用及用戶加入 Desmos,就會有更多的數據流動,這就會有數據整合的需求,配合 AI 及提高用戶隱私的技術,我們將會研究如何能在保護用戶隱私的情況下又能作數據分析,發展出由 DSM 持有人治理的去中心化數位廣告平台,這亦會是我們的一個潛在營收來源。如果只專注在一條鏈上面會不會風險太高,這方面之後有什麼策略嗎? 類似的服務也有很多競爭者,這方面你們怎麼看? 我會說 Desmos 是一個有關 web3 社交的倡議,Desmos Network 作為一條鏈是 Desmos 的核心部份但並不是全部。我們在做的所有事情,最終亦會整合至 Desmos 上,我們認為 web3 社交是一個非常大的題目,而且是全球網民都要面對的問題,所以要專注才能做得好。 作為一名在 web3 世界的 founder,我目前並不太在意競爭者,因為 web3 仍然在非常早期。我希望將時間放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擔心競爭者。Desmos DPM 目前似乎都是測試版,何時會上正式版? 我們正申請在 Apple Store 發佈 DPM,亦會全面提昇其 UX 及功能。 (註: DPM 全稱 Desmos Profile Manager)提到 Desmos 是 social 的 infra 如何看待現在市場上的社交應用?像是 Lens 這類的產品 Lens 是在 Polygon 上運作的一系列智能合約,而 Polygon 是用於擴容以太坊而設的鏈,先天就是以「general-purpose」為設計理念,並不會特地為 web3 社交的專門需要而作出改變或提昇。 Desmos 的理念是,要建立我們心目中理想的 web3 社交產品,就要由零開始開發專門針對 web3 社交需要的基建 (即 L1 鏈),並且在現有的 web3 以外構建社區,而不是循環利用同一班已在 web3 的少眾,否則我們只會不斷重覆過去多年 web3 未能普及的根本性問題。怎麼看待 Amethyst? 目前在 Desmos 上有類似這種的 app 嗎? 我個人對 Amethyst 沒有其麽看法,事實上我對其他由矽谷資本及在中心化互聯網以壟斷及出身優勢來獲利的人所加持的「去中心化」社交項目,興趣並不大,我更想將時間放在我認為對的事上來 (強調,這是我個人看法,不代表團隊立場,哈)。我們正開發基於 Desmos 的社交項目,預期在今年年中能推出。剛剛有聽到 DDK 有開放Optimistic API,想問貴公司對於 ZK 的部分有無一些規劃呢? 對 Desmos 而言,我們對 ZK 有興趣的部份是如何運用 ZK 技術加上 AI,令我們可以在不構成用戶隱私問題的情況下,亦能做好社交圖譜的分析,產生商業價值,這能對社交應用產生財務誘因來提昇服務水平,而用戶隱私又不會被侵犯。你們會參加今年的 Cosmoverse 嗎? 從 2023 年開始,Desmos 將會把重點放在 web2 開發者上,而非現有的 web3 開發者,所以應該非常大機會不會參加今年的 Cosmoverse (視乎他們的地點啦)。Desmos 去年在 Cosmoverse 的演講,可以看此: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