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ash" 是梵文,解作 "open space" 或天空。Akash 是目前我們繼 Solana 後最大的投資,我們並非創投,投資其他區塊鏈項目的主要原因是策略性的,除了加強我們的驗證人業務外,我們亦傾向投資於能與我們的項目 (例如 Big Dipper 及 Desmos ) 產生協同效益的項目,Akash 就肯定是我們能多個方面合作的項目,至少我們將會是它產品的用戶。本文將簡單介紹我們參與 Akash 的經過及看好它的原因。
我們發現 Akash
去年 11 月某天早上醒來,看到當時還在 Tendermint 任職產品總監的 Jack Zampolin 在 Twitter 上說了一個名為 Akash 的項目,雖然我對新項目傾向是比較謹慎,但這次因為是 Jack 所說,我覺得要留意,我看到「serverless computing」,就零秒將球踢了給拍檔 Kwun。當時大家都事忙,沒有立即跟進。過幾天我問他如何,他還未試,然後逼他動手,他看到有試用版,就體驗一下,然後他就立即愛上這項目,而且還肯定說程序員會愛上 Akash,這將會有很大市場,至少他自己都是 Heroku 的付費用戶。
(Heroku 於 2010 年被 Salesforce 以 2.12 億美元收購。)
然後我們慢慢發現它的潛力遠不止於無伺服器運算。Akash 是基於 Cosmos 技術的去中心化無伺服器雲計算 (decentralized serverless cloud computing) 區塊鏈項目。它們致力成為一個無須許可 (permissionless),開放 (open) 及安全 (secure) 的運算資源平台,促進運算資源利用的效率最大化從而大幅降低雲計算的成本。
Akash 創辦人
Akash 創辦人 Greg Osuri 來頭不少,為開源編程領域的著名貢獻者,其貢獻過的項目包括 Firebase、Terraform、Kubernetes、Docker 等等。Greg 亦是全球大型的黑客松機構 AngelHack 的前聯合創辦人兼 CTO。他曾在加州議會以專家身份作證,協助通過加州第一條區塊鏈相關的法案。他個人網頁的一句就能形容他:
"I build things for people that build things."
Akash 的願景
三大中心化的雲計算服務商:Google 的 GCP、亞馬遜的 AWS 及微軟的 Azure,佔整個市場 70%,他們的服務缺乏彈性,而且經常性成本高昂,企業及開發員目前沒有甚麽像樣的替代方案。Forbole 對這點很清楚,我們經營驗證人節點、運作 Big 區塊鏈瀏覽器及日後運作社交鏈 @Desmos 都耗費大量雲計算的資源,當我們要慎重考慮目前成本下,我們或許要被逼放棄在部份區塊鏈的驗證節點及瀏覽器服務,這將影響這領域的發展,而且我挺相信 Forbole 的處境挺能代表普遍的驗證節點營運者。
Akash 的旗艦產品 Akash Supercloud,定位為世上首個去中心化點對點的雲計算的市場,任何人自需要有電腦,就能在 Supercloud 上成為雲計算供應方,以安全及暢順的方式提供其未用的運算資源,從而釋放全球 820 萬座數據中心涉及 85% 的未充份使用的雲計算力,促進第三代互聯網的發展。Akash 的目標客戶是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及其他需要大量使用運算資源的領域的企業,它要顛覆的對象是 GCP,AWS 及 Azure 這幾個中心化雲計算服務的巨頭,Akash 號稱它能將雲計算的價格降低達 90%。
Akash 經濟模式的重點
我要補充的是,對雲計算供應方的補貼來自補貼池,即最終其實是間接來自 AKT 的持有人,因為補貼是出自部份通脹率 (即新印出來的 AKT,將會攤薄 AKT 持有人包括已綁定的人的權益),所以我們作為 AKT 投資者或潛在投資者,要思考我們付出的稀釋效應的代價,是否能產生遠大於這代價的網絡效應。
另一點就是,如果有能力以更低成本提供雲計算,就能從此補貼獲利。所以最理想的參與 Akash 的模式是既有優勢成為供應方,又有些能力投資 AKT 並成為其驗證人。
Akash 的近況
在過去半年的幾個小型計劃後,Akash 在本月正式啟動一個前後為期八週,分三階段進行的大型激勵測試網,將送出合共 3 百萬枚 AKT (創世供應的 3%),將包括驗證節點、雲計算供應方、應用開發者及社區建設者等多種持份者的不同貢獻。第一個測試網將於 5 月 8 日正式開展。
以我們的經驗,項目出台這樣大型的激勵測試網,一般離主網上線及通證的掛牌已不遠。由於保密原因我不能透露更多我們參與其私募的資料,但我們認為這是個被低估的項目,因為 AKT 是很少數在短期內就會有切實的商業模式的通證。
我們對 Akash 非常興奮,因為我們就是雲計算的需求方,雲計算是繼工資後我們最大的開支;同時,我們又熟悉雲計算及數據中心的運作,亦有相關的人脈,因為我們已在互聯網技術領域創業了近十五年;如同在 Solana 的例子,我們熱愛投入編程的創辦人,而 Greg Osuri 更是一個應用經濟學家及區塊鏈工程師的混合體。如你是創投、天使投資者或數據中心而對 Akash 有興趣,我們很樂意與閣下討論合作方案。
參考:
"Akash" 是梵文,解作 "open space" 或天空。Akash 是目前我們繼 Solana 後最大的投資,我們並非創投,投資其他區塊鏈項目的主要原因是策略性的,除了加強我們的驗證人業務外,我們亦傾向投資於能與我們的項目 (例如 Big Dipper 及 Desmos ) 產生協同效益的項目,Akash 就肯定是我們能多個方面合作的項目,至少我們將會是它產品的用戶。本文將簡單介紹我們參與 Akash 的經過及看好它的原因。
我們發現 Akash
去年 11 月某天早上醒來,看到當時還在 Tendermint 任職產品總監的 Jack Zampolin 在 Twitter 上說了一個名為 Akash 的項目,雖然我對新項目傾向是比較謹慎,但這次因為是 Jack 所說,我覺得要留意,我看到「serverless computing」,就零秒將球踢了給拍檔 Kwun。當時大家都事忙,沒有立即跟進。過幾天我問他如何,他還未試,然後逼他動手,他看到有試用版,就體驗一下,然後他就立即愛上這項目,而且還肯定說程序員會愛上 Akash,這將會有很大市場,至少他自己都是 Heroku 的付費用戶。
(Heroku 於 2010 年被 Salesforce 以 2.12 億美元收購。)
然後我們慢慢發現它的潛力遠不止於無伺服器運算。Akash 是基於 Cosmos 技術的去中心化無伺服器雲計算 (decentralized serverless cloud computing) 區塊鏈項目。它們致力成為一個無須許可 (permissionless),開放 (open) 及安全 (secure) 的運算資源平台,促進運算資源利用的效率最大化從而大幅降低雲計算的成本。
Akash 創辦人
Akash 創辦人 Greg Osuri 來頭不少,為開源編程領域的著名貢獻者,其貢獻過的項目包括 Firebase、Terraform、Kubernetes、Docker 等等。Greg 亦是全球大型的黑客松機構 AngelHack 的前聯合創辦人兼 CTO。他曾在加州議會以專家身份作證,協助通過加州第一條區塊鏈相關的法案。他個人網頁的一句就能形容他:
"I build things for people that build things."
Akash 的願景
三大中心化的雲計算服務商:Google 的 GCP、亞馬遜的 AWS 及微軟的 Azure,佔整個市場 70%,他們的服務缺乏彈性,而且經常性成本高昂,企業及開發員目前沒有甚麽像樣的替代方案。Forbole 對這點很清楚,我們經營驗證人節點、運作 Big 區塊鏈瀏覽器及日後運作社交鏈 @Desmos 都耗費大量雲計算的資源,當我們要慎重考慮目前成本下,我們或許要被逼放棄在部份區塊鏈的驗證節點及瀏覽器服務,這將影響這領域的發展,而且我挺相信 Forbole 的處境挺能代表普遍的驗證節點營運者。
Akash 的旗艦產品 Akash Supercloud,定位為世上首個去中心化點對點的雲計算的市場,任何人自需要有電腦,就能在 Supercloud 上成為雲計算供應方,以安全及暢順的方式提供其未用的運算資源,從而釋放全球 820 萬座數據中心涉及 85% 的未充份使用的雲計算力,促進第三代互聯網的發展。Akash 的目標客戶是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及其他需要大量使用運算資源的領域的企業,它要顛覆的對象是 GCP,AWS 及 Azure 這幾個中心化雲計算服務的巨頭,Akash 號稱它能將雲計算的價格降低達 90%。
Akash 經濟模式的重點
我要補充的是,對雲計算供應方的補貼來自補貼池,即最終其實是間接來自 AKT 的持有人,因為補貼是出自部份通脹率 (即新印出來的 AKT,將會攤薄 AKT 持有人包括已綁定的人的權益),所以我們作為 AKT 投資者或潛在投資者,要思考我們付出的稀釋效應的代價,是否能產生遠大於這代價的網絡效應。
另一點就是,如果有能力以更低成本提供雲計算,就能從此補貼獲利。所以最理想的參與 Akash 的模式是既有優勢成為供應方,又有些能力投資 AKT 並成為其驗證人。
Akash 的近況
在過去半年的幾個小型計劃後,Akash 在本月正式啟動一個前後為期八週,分三階段進行的大型激勵測試網,將送出合共 3 百萬枚 AKT (創世供應的 3%),將包括驗證節點、雲計算供應方、應用開發者及社區建設者等多種持份者的不同貢獻。第一個測試網將於 5 月 8 日正式開展。
以我們的經驗,項目出台這樣大型的激勵測試網,一般離主網上線及通證的掛牌已不遠。由於保密原因我不能透露更多我們參與其私募的資料,但我們認為這是個被低估的項目,因為 AKT 是很少數在短期內就會有切實的商業模式的通證。
我們對 Akash 非常興奮,因為我們就是雲計算的需求方,雲計算是繼工資後我們最大的開支;同時,我們又熟悉雲計算及數據中心的運作,亦有相關的人脈,因為我們已在互聯網技術領域創業了近十五年;如同在 Solana 的例子,我們熱愛投入編程的創辦人,而 Greg Osuri 更是一個應用經濟學家及區塊鏈工程師的混合體。如你是創投、天使投資者或數據中心而對 Akash 有興趣,我們很樂意與閣下討論合作方案。
參考: